草久在线观看视频|日本久久久一级片|日韩AV无码一级|h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专区第79页|日韩亚洲在线视频|日韩二区有码视频

STC2025年第十八屆全國敏感元件與傳感器學術會議 【已延期】

當前會議存在不限于舉辦時間、地點、日程、聯系方式等變更,通常情況下會延期舉行,請關注后續(xù)更新。
重要提示:會議信息包含但不限于舉辦時間,場地,出席人員等可能會隨著時間發(fā)生變化,報名參會或溝通合作請先聯系主辦方確認。如果您發(fā)現會議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過主辦方郵箱將包含最新會議信息的鏈接或文件通過郵箱發(fā)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審核人員將會盡快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會議時間:2025-10-24 ~ 2025-10-27
舉辦場地:荷田大酒店 導航
主辦單位: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傳感器分會 更多會議
大會主席:尤政
會議介紹

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傳感器分會主辦,華中科技大學承辦的第十八屆全國敏感元件與傳感器學術會議(STC2025),延期至2025年10月24日-27日在湖北省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fā)區(qū)召開,我們誠摯邀請來自敏感元件與傳感器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yè)代表參加此次學術盛會,共同研討傳感器技術發(fā)展趨勢,聚焦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促進傳感技術與產業(yè)融合發(fā)展。

全國敏感元件與傳感器學術會議(Sensors and Transducers Conference of China,以下簡稱“STC 學術會議”)是一個全國性的學術會議,由我國敏感元件與傳感器技術領域知名學術組織主辦,自1989年11月在北京舉辦第一屆會議后,兩年一屆,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十七屆,得到國內同行的高度認可。STC 學術會議的歷次成功舉辦,全面展示了我國敏感元件與傳感器領域不斷提高的技術實力和生產力水平,對其發(fā)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作為我國敏感元件與傳感器領域內規(guī)模最大、參會范圍最廣、水平最高的全國性學術會議之一,已成為我國此領域內產學研交流及合作的重要平臺。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傳感器分會主辦、華中科技大學承辦的第十八屆STC 學術會議,即STC2025,將于2025年10 月17日-20日在湖北省武漢市召開。會議以 “創(chuàng)新、融合、協(xié)同、超越” 為主題,充分展示我國傳感器領域最新成果,歡迎來自敏感元件與傳感器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yè)代表參加此次學術盛會,共同研討傳感器技術發(fā)展趨勢,聚焦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促進傳感技術與產業(yè)融合發(fā)展。

會議期間還將舉辦展覽,展示國內領先企業(yè)在產品和自主可控方面的最新成果。

大會主席

尤政(華中科技大學,校長, 院士)

大會副主席(以姓氏拼音為序)

陳青松(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九院七〇四所副總工程師)

樊尚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蔣亞東(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繆向水(華中科技大學集成電路學學院院長)

王 平(浙江大學教授)

王躍林(紹興文理學院教授)

文玉梅(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張 超(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研究員)

張光祖(華中科技大學集成電路學學院副院長)

張 彤(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趙玉龍(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鄭 浩(沈陽儀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

顧問委員會(以姓氏拼音為序)

蔡小斌 戴保平 馮冠平 蔣莊德 李艷華 呂建華 宋宗炎 譚久彬 唐禎安 夏善紅 徐開先 于勇 苑瑋琦

程序委員會(以姓氏拼音為序)

主任:劉歡 羅為

副主任:陳青松 陳實

委員:蔡新霞 董凱峰 段國韜 費騰 傅邱云 盧革宇 李紅浪 李鐵 牟笑靜 南天翔 彭泳卿 王高 王軍波 王文 文玉梅 徐明 薛堪豪 楊曉非 姚遠 葉鐳 尹玉剛 游龍 曾雙雙 張叢春 張世名 張彤 張悅 朱本鵬

組織委員會(以姓氏拼音為序)

主任:劉偉 張光祖

副主任:程偉明 董文 黃玉君 姜波 李華曜 歐陽君 王鮮 熊炫 尹玉剛

會議秘書處(以姓氏拼音為序)

秘書長:熊炫

副秘書長:劉曉菲 宋寒椿 王兆剛 吳小雪 于慧

以下內容為GPT視角對全國敏感元件與傳感器學術會議相關領域的研究解讀,僅供參考:

全國敏感元件與傳感器研究現狀

一、產業(yè)規(guī)模與增長

市場規(guī)模:近年來,我國傳感器市場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例如,2022年中國傳感器市場中,壓力傳感器銷售額達到588.6億元,圖像傳感器銷售額為413.4億元,位置傳感器銷售額為321.1億元。此外,還有流量、生物、運動、距離、溫濕度、射頻、氣體等各類傳感器也在市場中占據一定份額。

增長率:根據中研普華產業(yè)研究院的《2025-2030年版?zhèn)鞲衅鳟a品入市調查研究報告》分析,2025年全球傳感器市場規(guī)模預計將突破5000億美元,年增長率保持在10%以上。亞太地區(qū)成為最大的市場,占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40%以上,其中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傳感器市場之一,增長勢頭強勁。

二、技術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

技術分類:傳感器分十大類,包括熱敏元件、光敏元件、氣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濕敏元件、聲敏元件、放射線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可歸為物理類、化學類、生物類三大塊。

技術趨勢:隨著新技術革命催生的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傳感器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MEMS(微機電系統(tǒng))技術、納米技術、光學傳感技術等得到了廣泛應用,提高了傳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并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

國產化進程:雖然高端傳感器領域長期被海外龍頭占據,但國內傳感器企業(yè)正在迎來黃金發(fā)展機遇,國產化進程不斷加速。國內企業(yè)正在加大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自主知識產權程度,努力發(fā)展專用技術、特色技術、自主知識產權技術。

三、應用領域與市場需求

應用領域:傳感器已經滲透到各個行業(yè),包括工業(yè)、汽車電子、通信電子、消費電子、醫(yī)療健康、航空航天等領域。在工業(yè)領域,傳感器被廣泛應用于智能制造、工業(yè)自動化、環(huán)境監(jiān)測等場景;在消費電子領域,智能手機、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等產品的普及推動了傳感器需求的快速增長。

市場需求:隨著物聯網、智能制造、智能家居、自動駕駛和醫(yī)療健康等領域的快速發(fā)展,傳感器市場需求持續(xù)增長。特別是在智能制造、物聯網等新興領域,傳感器將發(fā)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面臨的挑戰(zhàn)

技術差距:我國傳感器的整體水平與國外發(fā)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制造技術、工藝及設備嚴重滯后于國外,產品的種類少、品質差,企業(yè)自主開發(fā)與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差等方面。

產業(yè)結構:國內企業(yè)過于分散,產業(yè)集中度不高,生產工藝裝備相對落后,缺乏新技術運用創(chuàng)新的基礎和動力。

市場競爭:全球傳感器市場競爭激烈,眾多國內外企業(yè)都在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國內傳感器企業(yè)需要在技術創(chuàng)新、產品優(yōu)化和市場拓展等方面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五、未來發(fā)展趨勢

技術創(chuàng)新:隨著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傳感器性能將得到進一步提升。例如,納米技術的應用將使得傳感器能夠在微觀尺度上進行高精度檢測;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的引入將使傳感器具備更強的數據處理和決策能力。

市場擴展:隨著物聯網、智能制造、智能家居、自動駕駛和醫(yī)療健康等領域的快速發(fā)展,傳感器的應用場景將不斷拓展。新興市場的增長尤為顯著,如亞太地區(qū)、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區(qū)的市場潛力逐漸顯現。

政策支持:各國政府紛紛出臺政策鼓勵傳感器技術的研發(fā)和應用。中國政府將傳感器列為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通過資金支持、稅收優(yōu)惠等措施推動傳感器技術的創(chuàng)新和產業(yè)化。

全國敏感元件與傳感器研究可以應用在哪些行業(yè)或產業(yè)領域

一、工業(yè)自動化

應用實例:在工業(yè)自動化生產線中,傳感器用于監(jiān)測和控制生產過程中的各種參數,如溫度、壓力、流量、位置等。例如,壓力傳感器可以實時監(jiān)測管道內的壓力變化,確保生產過程的穩(wěn)定和安全;位置傳感器則用于精確控制機械臂的運動軌跡,提高生產效率和精度。

作用:傳感器是實現工業(yè)自動化和智能制造的關鍵技術之一,能夠顯著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二、汽車電子

應用實例:在汽車領域,傳感器被廣泛應用于發(fā)動機控制、安全系統(tǒng)、駕駛輔助系統(tǒng)等方面。例如,溫度傳感器用于監(jiān)測發(fā)動機的工作溫度,確保發(fā)動機在最佳狀態(tài)下運行;碰撞傳感器則用于檢測車輛是否發(fā)生碰撞,及時觸發(fā)安全氣囊等安全裝置。

作用:傳感器技術的發(fā)展推動了汽車電子化、智能化和網聯化的進程,提高了汽車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三、通信電子

應用實例:在通信設備中,傳感器用于監(jiān)測信號強度、頻率、相位等參數,確保通信質量。例如,在智能手機中,加速度傳感器和陀螺儀用于實現屏幕自動旋轉、游戲控制等功能;環(huán)境光傳感器則用于自動調節(jié)屏幕亮度,節(jié)省電量。

作用:傳感器在通信電子領域的應用,提升了通信設備的性能和用戶體驗。

四、消費電子

應用實例:在消費電子領域,傳感器被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等產品中。例如,指紋傳感器用于實現指紋識別功能,提高設備的安全性;心率傳感器則用于監(jiān)測用戶的心率變化,為健康管理提供數據支持。

作用:傳感器技術的創(chuàng)新推動了消費電子產品的智能化和個性化發(fā)展。

五、醫(yī)療健康

應用實例:在醫(yī)療健康領域,傳感器用于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疾病診斷等方面。例如,血糖傳感器用于實時監(jiān)測患者的血糖水平,為糖尿病管理提供數據支持;心電圖傳感器則用于記錄患者的心電圖信號,輔助醫(yī)生進行心臟疾病的診斷。

作用:傳感器技術的發(fā)展為醫(yī)療健康領域提供了更加精準、便捷的檢測手段,提高了醫(yī)療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六、航空航天

應用實例:在航空航天領域,傳感器用于監(jiān)測飛行器的各種參數,如溫度、壓力、振動等,確保飛行器的安全飛行。例如,在火箭發(fā)射過程中,傳感器用于實時監(jiān)測火箭的各項性能指標,確保發(fā)射成功。

作用:傳感器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為飛行器的安全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七、環(huán)境監(jiān)測

應用實例:在環(huán)境監(jiān)測領域,傳感器用于監(jiān)測空氣質量、水質、土壤污染等環(huán)境指標。例如,空氣質量傳感器用于實時監(jiān)測空氣中的PM2.5、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濃度,為環(huán)境保護提供數據支持。

作用:傳感器技術的發(fā)展為環(huán)境監(jiān)測提供了更加精準、高效的手段,有助于推動環(huán)境保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八、能源管理

應用實例:在能源管理領域,傳感器用于監(jiān)測能源的生產、傳輸和消耗情況。例如,在智能電網中,傳感器用于實時監(jiān)測電網的電壓、電流等參數,確保電網的穩(wěn)定運行;在智能家居中,傳感器則用于實現能源的智能管理,降低能耗。

作用:傳感器在能源管理領域的應用,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動節(jié)能減排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全國敏感元件與傳感器領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機構或企業(yè)品牌

研究機構

北京大學-微納電子器件與集成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專注于MEMS(微電子機械系統(tǒng))器件的研究,擁有完整的微米/納米加工工藝線,研究內容包括MEMS陀螺儀、加速度計等多種MEMS器件。

清華大學、天津大學-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全國重點實驗室:由原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改組,涵蓋激光及光電測試技術、傳感及測量信息技術等多個研究領域。

東南大學-數字感知芯片全國重點實驗室:面對數字化時代的應用需求,突破超低功耗、感存算融合等核心關鍵技術,為數字化時代提供高靈敏度、高能效、高安全性的數字感知解決方案。

東南大學-毫米波全國重點實驗室:依托現有的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開展微波、毫米波與太赫茲領域前沿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的研究。

企業(yè)品牌

韋爾股份:中國圖像傳感器的領導者,在全球也擁有較大的影響力。其圖像傳感器業(yè)務收入持續(xù)增長,市占率不斷提升。

歌爾微:原是歌爾股份旗下主要負責微電子業(yè)務的主體,后分拆成為單獨負責微電子業(yè)務的公司。其核心業(yè)務是MEMS聲學傳感器,在國內聲學傳感器市場中占據第一份額。

華工高理:全球溫度傳感器領先企業(yè),擁有全球溫度傳感器市場份額超過70%。其產品廣泛應用于空調、汽車熱管理等領域。

漢威科技:我國氣體傳感器的領導者,在全球氣體傳感器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力。其氣體傳感器產品種類豐富,技術領先。

美新半導體:專注于MEMS加速度傳感器(慣性傳感器),是全球加速度傳感器領導者之一。其產品累計出貨量超過20億顆。

柯力傳感:我國應變式傳感器龍頭企業(yè)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鋼制傳感器生產企業(yè)。其產品廣泛應用于稱重、工業(yè)檢測等領域。

安培龍:國內壓力傳感器領域的知名廠商,依托自主研發(fā)的陶瓷工藝技術,實現全產業(yè)鏈布局。

此外,還有基恩士、歐姆龍、松下、西克等國際知名品牌,以及中國電科CETC、華潤微電子、航天電子等國內知名企業(yè),在傳感器領域也擁有強大的研發(fā)實力和市場影響力。

全國敏感元件與傳感器領域有哪些招聘崗位或就業(yè)機會

一、技術研發(fā)類

傳感器研發(fā)工程師:負責傳感器的設計、開發(fā)和優(yōu)化工作,需要掌握傳感器原理、電路設計、信號處理等相關知識。

MEMS傳感器研發(fā)工程師:專注于MEMS(微機電系統(tǒng))傳感器的研發(fā),涉及微納加工、器件測試、系統(tǒng)集成等方面。

光學傳感器工程師:負責光學傳感器的設計、開發(fā)和測試,涉及光學原理、光路設計、信號處理等。

軟件工程師(傳感器方向):負責傳感器相關軟件的開發(fā)和維護,包括嵌入式軟件、數據處理軟件等。

二、生產制造類

傳感器工藝工程師:負責傳感器的生產工藝流程設計、優(yōu)化和監(jiān)控,確保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

傳感器測試工程師:負責傳感器的性能測試、質量檢測和故障分析,確保產品符合規(guī)格要求。

生產主管/車間主任:負責傳感器生產線的整體管理和協(xié)調,確保生產計劃的順利執(zhí)行。

三、市場銷售類

傳感器銷售工程師:負責傳感器的市場推廣、客戶開發(fā)和銷售工作,需要了解市場需求和競爭態(tài)勢。

市場營銷經理:負責制定傳感器產品的市場營銷策略和推廣計劃,提升產品知名度和市場份額。

銷售助理/實習生:協(xié)助銷售工程師進行市場調研、客戶溝通和銷售支持工作。

四、其他專業(yè)類

FAE現場應用工程師:負責為客戶提供傳感器產品的技術支持和解決方案,解決客戶在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項目經理(傳感器項目):負責傳感器項目的整體規(guī)劃、執(zhí)行和監(jiān)控,確保項目按時、按質、按量完成。

產品經理(傳感器產品):負責傳感器產品的規(guī)劃、設計和推廣,協(xié)調研發(fā)、生產和銷售等部門的工作。

會議日程
2025年10月24-27日 - 24日報到,25-26日會議,27日參觀/返程
聯系方式

論文:

陳 實 027-87542594,s_chen@hust.edu.cn(非投稿)

羅 為 027-87542594,luowei@hust.edu.cn(非投稿)

會務:

熊炫13886128765

劉曉菲 15871697760

展覽:

熊 凡 18071552966

投稿Email:STC2025@163.com

參會企業(yè)
承辦單位 - 華中科技大學
協(xié)辦單位 - 華中科技大學集成電路學院
協(xié)辦單位 - 光谷集成電路創(chuàng)新平臺聯盟
協(xié)辦單位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九院七〇四所
協(xié)辦單位 - 特種MEMS傳感器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
協(xié)辦單位 - 敏感陶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協(xié)辦單位 -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EI收錄)
協(xié)辦單位 - 《儀器儀表學報》(EI收錄)
協(xié)辦單位 - 《遙測遙控》(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協(xié)辦單位 - 《計測技術》
協(xié)辦單位 - 《測控技術》
協(xié)辦單位 - 《智能感知工程》
協(xié)辦單位 - 《壓電與聲光》
協(xié)辦單位 - 《儀表技術與傳感器》
協(xié)辦單位 - Sensors
協(xié)辦單位 - Micromachines
合作媒體 - HUST集成電路學院公眾號
合作媒體 - HUST集成電路學院視頻號
合作媒體 - 湖北綜合頻道
參會事項

征稿范圍(包含但不限于)

1、傳感器基礎理論與技術

2、敏感材料與傳感器工藝技術

3、傳感器測試與校準技術

4、傳感器網絡與數據融合技術

5、新型傳感器與智能傳感技術

6、可回收火箭用先進測量技術

會務安排

(一)

會議時間安排

2025年10月17-20日

1、10月17日:

全天報到(請參會人員17日當天報到),預備會議;

晚上召開STC學術會議領導小組會議

2、10月18日:

上午:大會開幕式和特邀主題報告

下午:分組學術交流晚上:招待晚宴

3、10月19日:

上午:分組學術交流

下午:技術參觀

4、10月20日:代表離會

5、會議同期舉辦展覽

(二)

會議地點

湖北省武漢市荷田大酒店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qū)濱湖路16號(華中科技大學科技園內)

酒店電話:027- 87196888

會務費用

會前繳費

普通代表

費用:1800 元

學生代表

費用:800 元

會議期間繳費

普通代表

費用:2000 元

學生代表

費用:1000 元

其他費用

展位費

費用:4000 元

備注

會議注冊費包括會議費和餐費,但不包括交通費和住宿費。

學生代表需以學生證為憑證。

重要日期

1、第二次論文投稿截止日期:

2025年07月30日

2、參展報名截止日期:

2025年07月30日

投稿須知

1、投稿郵箱:STC2025@163.com

( 投稿時請注明對應征稿范圍,如:范圍1,范圍2,如都不屬于請注“其他范圍”

2、論文應為未經發(fā)表過的最新成果,與所投稿專題議題相符,內容新穎,主題明確,綜述類論文應有作者的獨立見解。

3、為保證大會學術水平,論文評審、錄用及出版過程中將進行學術不端檢測,包括使用AIGC檢測技術識別AI生成痕跡,論文錄用查重率不可高于20%。

4、稿件不得涉密,由作者單位自行審核,責任由作者自負。

5、受國家項目資助的論文請注明項目名稱和編號。

6、為促進交流,會議期間將制作《STC2025學術會議通訊錄》,請作者在來稿時,附寄一份作者簡介,包括:作者姓名、所在單位、簡歷、通訊地址、郵編、聯系電話、Email等。個人簡介模板請下拉至文末附件下載。

7、摘要和論文請通過投稿郵箱提交,摘要字數以300字左右為宜,并提供3~5個關鍵詞,同時摘要和關鍵詞要翻譯成相應英語。論文字數控制在3000至5000字間,論文模板請下拉至文末附件下載。

8、應征稿件一律不退,請自留底稿。

9、經專家評審后的高水平論文將由大會推薦至《華中科技大學學報》、《儀器儀表學報》、《遙測遙控》、《計測技術》、《測控技術》、《智能感知工程》、《壓電與聲光》、《儀表技術與傳感器》、Sensors、Micromachines 等刊物,若刊物錄用,版面費按編輯部標準收取。其余論文將匯編為大會論文集,通過電子文檔“U盤”發(fā)布,不另收版面費,全文不超過10頁。

10、論文作者收到評審結果后需繳費參會,才可獲得正式收錄資格,并可獲取大會論文集全部文章。

附件下載:

STC2025個人簡介模板.docx:https://qp124.bmwae.cn/sqrcode/file?short=j72Nsk&domain=2427file.afbkw.cn&sign=

STC2025-論文模板.docx:https://qp124.bmwae.cn/sqrcode/file?short=DMxp9D&domain=2427file.afbkw.cn&sign=

下載海報
若未生成海報二維碼可點擊 生成海報 刷新。
推薦會議
會議小助手
會議通企業(yè)微信客服群
辦會,宣傳,贊助會議請加入客服群以便于獲取合作資源
會議禮品準備好了嗎? 一鍵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