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我國遺傳學領域研究人員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國遺傳學學科發(fā)展,中國遺傳學會2024全國學術研討會將于2024年11月3日-6日在湖南長沙舉辦。本次大會是國內遺傳學領域規(guī)模最大的高水準學術盛會,特邀請遺傳學及相關領域院士、著名學者、專家、青年才俊和企業(yè)家,圍繞遺傳學及相關領域最新研究進展、發(fā)展趨勢和難點熱點問題開展交流,構建前沿與交叉學術會議體系。本次會議大會主題為“遺傳學:前沿與交叉”。大會內容涉及遺傳學診斷、代謝遺傳、植物遺傳學、微生物遺傳學、表觀遺傳學、線粒體遺傳、類器官等多個領域,參會者可在學術、產業(yè)、教育、科普等多方面進行交流。會議規(guī)模2000人,將為參展企業(yè)提供一個新產品發(fā)布、新技術展示、品牌推廣和深耕市場的理想平臺。歡迎全國各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和企業(yè)的科技工作者踴躍參加!
大會指導委員會
主席:楊維才
委員:曹曉風、傅松濱、管敏鑫、盧大儒、錢前、王春香、魏輔文、向華、楊曉、張學
大會學術委員會
主席:曹曉風
委員:陳德富、代方銀、傅松濱、高彩霞、管敏鑫、江海洋、孔照勝、李國紅、李巍、林鑫華、盧大儒、錢前、沈漢明、施鵬、孫良丹、唐定中、王春香、王秀娥、魏輔文、吳建宇、夏昆、向華、徐書華、徐訊、許琪、熊立仲、閆麗盈、楊維才、楊曉、袁慧軍、曾凡一、張鋒、張憲省、張小為、張學、張澤民、周鋼橋
大會組委會
顧問:夏家輝、周宏灝、劉仲華、劉少軍、楊維才
主席:張灼華
副主席:夏昆
秘書長:李家大
副秘書長:譚潔瓊
委員:陳超、陳丹娜、范雄偉、馮永、郭輝、何勁松、胡正茂、江泓、李建明、李津臣、梁德生、劉春林、劉選明、譚小軍、譚鐘揚、唐北沙、唐小卿、王春喻、王華、吳德志、鄔玲仟、徐麗、肖明杰、楊永佳、尹飛、于峰、袁凱、翟宗昭、張如旭
以下內容為GPT視角對中國遺傳學相關領域的解讀,僅供參考:
中國遺傳學研究現(xiàn)狀
在研究方法上,中國的遺傳學研究正不斷升級。例如,基因編輯技術的出現(xiàn)使得研究人員能夠直接對人類的特定基因序列進行切割和修復,從而更深入地探究基因的功能和特性。同時,測序技術的不斷進步也使得基因組的高效快速測序成為可能,為發(fā)現(xiàn)與疾病相關的基因變異和新基因的發(fā)現(xiàn)提供了有力支持。
遺傳學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已經滲透到許多領域,如醫(yī)學、農業(yè)和環(huán)境。在醫(yī)學領域,遺傳學在診斷和治療許多疾病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農業(yè)領域,遺傳學為育種提供了有力支持,促進了農業(yè)發(fā)展。此外,從遺傳學的角度研究物種的適應性和反應機制,也有助于為環(huán)境保護提出方案和思路。
然而,中國的遺傳學研究在成果轉化和產業(yè)化方面相對滯后。因此,加強產學研合作和成果轉化機制建設是當前的重要任務。此外,隨著大數(shù)據(jù)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遺傳數(shù)據(jù)共享、隱私保護和倫理規(guī)范方面也面臨著挑戰(zhàn),需要在這些方面加強研究和規(guī)范。
另外,表觀遺傳學作為遺傳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分支,在中國也得到了廣泛關注和研究。表觀遺傳學主要研究沒有DNA序列變化的情況下,基因表達發(fā)生可遺傳變化的科學,其在生物發(fā)育和疾病中的作用,以及醫(yī)學領域的應用前景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
遺傳育種方面,中國的研究涵蓋了遺傳多樣性的維持、選擇育種、雜交育種、基因工程、分子標記、基因組學等多個方面,旨在提高物種的經濟、生產和適應性等性狀,以滿足人類的需求。
遺傳學研究可以應用在哪些行業(yè)或領域
- 醫(yī)學領域:這是遺傳學研究應用最為廣泛和深入的領域之一。遺傳學在疾病的預測、診斷、預防和治療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例如,通過基因測序和表達分析,可以識別與特定疾病相關的基因變異,從而預測患病風險,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遺傳性疾病如唐氏綜合征、脊柱裂等,以及先天性代謝疾病如苯丙酮尿癥等,都可以通過遺傳學手段進行早期診斷和治療。此外,遺傳學在遺傳咨詢、個體化醫(yī)療以及犯罪解決等方面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 農業(yè)領域:遺傳學在農業(yè)中的應用主要體現(xiàn)在作物和畜禽的遺傳改良、種質資源的保護以及新品種的選育等方面。通過遺傳學技術,如基因編輯和克隆繁殖,可以改良農作物的品質、提高產量,以及增強其對病蟲害的抗性。此外,遺傳學還有助于研究和保護珍稀物種、重要農作物的遺傳多樣性。
- 環(huán)保領域:遺傳學在環(huán)保方面也有重要的應用。通過對物種的遺傳特征進行分析和研究,可以了解物種的起源和演化,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提供科學依據(jù)。同時,遺傳學也可以用于評估環(huán)境污染物對生物體的遺傳影響,為環(huán)境保護提供決策支持。
遺傳學研究領域有哪些知名機構或企業(yè)
-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fā)育生物學研究所:作為中國在遺傳學研究領域的重要機構,該所在遺傳學、基因組學、發(fā)育生物學等多個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其遺傳學系是中國遺傳學研究的領軍力量之一,擁有一流的科研團隊和設施,致力于遺傳學的基礎研究和應用。
- 復旦大學遺傳學研究所:在復雜疾病遺傳學、基因組學和表觀遺傳學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除了這些國內機構,國際上也有許多知名的遺傳學研究機構,如美國的哈佛醫(yī)學院遺傳學系、英國的劍橋大學遺傳學系、以及澳大利亞的悉尼大學遺傳學研究中心等。
在企業(yè)方面,一些生物技術公司也在遺傳學研究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例如,Illumina和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等公司在基因測序和遺傳分析技術方面處于全球領先地位,為科研人員和臨床醫(yī)生提供了高效的工具來探究人類基因組。
會議注冊:江文利
1393604191@qq.com,15243651325
墻報摘要:李卓
lizhuo@sklmg.edu.cn,13787234784
企業(yè)商展:李濱
lebin001@csu.edu.cn,18600002249
會議網(wǎng)站:https://gsc2024.sciconf.cn/
大會內容
學術交流包括大會報告、分會場報告論文摘要和墻報展示。
會議注冊與繳費
1.注冊費包括會議費、資料費、會議期間餐費等;住宿費及交通費自理。中國遺傳學會會員注冊費享受500元優(yōu)惠。歡迎老師同學們積極加入學會。
參會類型 6月15日前(含當日) 9月30日前(含當日) 10月1-31日(含當日) ?11月1日后及現(xiàn)場繳費
正式代表(會員) 1500元 1700元 2100元 2400元
學生代表(會員) 900元 1100元 1400元 1700元
正式代表(非會員) 2000元 2200元 2400元 2700元
學生代表(非會員) 1100元 1300元 1500元 1800元
企業(yè)代表 3200元 3400元 3900元 4400元
注:收費標準以參會代表實際匯款時間為準;繳費但未能參會者,注冊費不予退回,可由他人代替參會。
2.注冊方式
請參會代表在會議官方網(wǎng)站:https://gsc2024.sciconf.cn
會議注冊二維碼
3.繳費及發(fā)票
本次大會委托湖南省會議接待服務中心收取注冊費并開具發(fā)票。
支付方式如下:
(1)線上支付:支持微信、支付寶等在線繳費支付方式
(2)銀行匯款
開戶行: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長沙市馬王堆支行
賬 號:1901007309200030778
賬 戶:湖南省會議接待服務中心
備 注:注冊費發(fā)票為電子發(fā)票。
論文摘要
會議征集摘要,并編輯成冊。摘要應包括標題、作者、摘要、關鍵詞、通訊作者郵箱。每篇摘要為A4紙一個版面。論文摘要不退,文責自負。具體格式模板和提交方式要求請見會議網(wǎng)址。會議鼓勵墻報交流,請在提交摘要時予以注明。
酒店住宿
會議協(xié)議酒店為湖南華悅陽光酒店、長沙順天黃金海岸大酒店、世紀金源大飯店(參會期間會議協(xié)議酒店皆由會務組安排擺渡車往返會場),參會代表可享受會議協(xié)議價,詳請關注大會網(wǎng)站。會議差旅住宿自理。